当前位置: 首页 > 德育天地  > 心灵之窗

心理小报-2020.05

2020/5/12 20:02:05

 


编者语:在这个明媚的五月里,我从单薄的青春里出发,穿过蓝天,穿过绿野,穿过时隐时现的悲伤与快乐。这个五月,我要静下心来,看到真正的自己,接受自己不能改变的,改变自己可以改变的;这个五月,我要撕掉标签,做真实独特的自己;这个五月,我要好好爱自己。

 

 

撕掉标签,做真实独特的自己

我们每个人生下来都是一个婴儿,在纯净的世界里根本不知道什么是标签。只是在成长的道路上会遇到太多我们猝不及防的事情,给我们幼小的身体里留下刻录。比如,父母经常拿我们和别的孩子比较学习成绩,就有了一个词叫“聪明”;当拿我们和别的孩子比较听话程度时,就有了一个词叫“乖巧”;等等类似的情况还会衍生出“孝顺”、“勇敢”、“男子汉”、“淑女”、“高情商”;还有,“逆子”、“胆小”、“懦夫”、“假小子”、“低智商”等等。

当一个人被一种词语名称贴上标签时,他就会做出自我印象管理,使自己的行为与所贴的标签内容相一致。这种现象是由于贴上标签后面引起的,故称为“标签效应”。

心理学认为,之所以会出现“标签效应”,主要是因为“标签”具有定性导向的作用,无论是“好”是“坏”,它对一个人的“个性意识的自我认同”都有强烈的影响作用。给一个人“贴标签”的结果,往往是使其向“标签”所喻示的方向发展。

综上所述,当“标签效应”发挥作用,每个人都会始终让自己的行为朝着标签的规定和方向发展,久而久之,人们的潜意识里就会相信我就是这样的人。

标签,无形中给我们设限。当一个学生老被家长说成笨小孩,他肯定会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,进而对自己失去信心;一个总被说胆小的人,便会总是怯懦不敢向前。

 

 

 

其实标签从来都不是你自己,再多的标签,也不足以用来描述一个活生生的人 ,毕竟每天的我们,都是与昨天不同的自己。我们要知道,这些帮助他人了解我们的标签是静态的,可我们的内在却是动态的。

记得我看过一档邓紫棋参加的节目。节目中,邓紫棋对大众贴给她的三个标签一一进行阐述,并依次将她从认同的和否定的标签统统撕掉。最后,邓紫棋说:“我们每个人都只要做自己就好,标签是别人给我们的,我们不要让这些标签束缚我们。”蔡康永以前说过,不管别人对我们好的还是不好的评价,那都是别人的事情,和我们自己无关。

本杰明.富兰克林曾说过:认识自己是极为艰难的。通常,我们只能通过别人的评价,也就是“标签”来了解自己。当我们认同了这些标签,认为一定要给自己下一个定义的时候,实就走进了认识自己的误区。

那么,我们要如何准确认识自己呢?

首先,要经常觉察自己的感受、想法。感受和想法不一定客观、正确,但对我们来说,却是真实的体验,所以经常觉察,会对自己的个性有一个更全面的了解。

其次,多关注自己积极的方面,对自己有一个正面的评价。多关注积极的方面,会让我们对自己有信心,信心会让我们有勇气去做更多的事。自卑最大的悲剧,就在于无论真实情况如何,只要自卑者认为自己不行,就不敢去做,最后就真不行了。

再次,尽量拓展自己的兴趣爱好,发挥自己的潜力。像兴趣等体验类的自我认识,都是体验了之后才知道,所以要多去探索。兴趣、能力、潜力等,会随着你的经历而改变,尝试的多了,能力、潜力就表现出来了,而不尝试,永远没有。

最后,多去询问别人的评价。可以邀请自己最亲密的朋友,把自己的特点个性写下来。将他人的评价与自我评价相结合来了解自己。

我相信自己是独一无_二的,每个人都是有趣的。希望你们也坚信:没有人比我更了解我想要什么,适合什么。而我需要做的,就是去发现和展示自己的独一无二。

于是,我慢慢的开始打开自己,开始学习表达自己真实的感受和想法,允许自己情绪自由的升起并退去,开心就笑,不开心就大哭。没错,告诉自己:我不是一个完美的人,我有很多缺点,可是,这就是真实的我,我不能只接纳好的一面的我,另一面的我也是我的一部分,它们组合起来才是完整的我,我应该接受完整的自己,爱一个完整的自己。至于别人,你是否喜欢我不重要,我爱我自己,所以也请你自己爱你自己。当一个人足够爱自己了,就会爱上身边所有的人!

你眼中的世界,

往往只是你内心的模样

这个世界应该是什么样子的呢?

是潮起潮落的大海,还是人来人往的地铁站。是嬉笑怒骂的每个瞬间,还是隔着人群微微一笑的彼此会意。是“回首向来萧瑟处,归去,也无风雨也无晴”的超脱坦荡,还是“天地悠悠有时尽,此恨绵绵无绝期”的无尽遗恨。

或者都是,又或者都不是,因为你所看到的世界往往不是真实客观的,它所呈现的模样,只不过是你内心的投射。也就意味着,你的内心决定了你所看到的世界,而你所看到的世界又决定了你的言行举止

著名作家林清玄有一次上街,遇到一个奇特的人,那人帽子上绣了国旗,帽檐和胸前都挂满了勋章。只是,他少了一条腿,靠着支架艰难地行走。

“这应该是一位将军吧。”林清玄想着,脱帽向他致意。但也起了好奇心,这个人是谁,他的腿如何失去,又为何要带着勋章出门。

后来,林清玄终于再次遇到他,并且有了交谈的机会。问候之后林清玄说:“你的勋章真是美!”

对方答到:“难得有人看见我的勋章。”

林清玄又问起带着出门的缘由。对方说:

“这是有点疯狂的行为。不过,像我这样的人,年纪又大了,又断了左腿,一般人对我都不会太礼貌,有一次我试着勋章出来,才得到了一些尊重,遭到的白眼比较少了。”

“其实,我的左腿才是我最大的勋章,但是一般人总是最轻视它。”

原来,看客看到的只是缺了一条腿的人,只是明晃晃的勋章,并以此有了不同的行为,他们以为看到的他人,是世界,其实反映出来的只是自己的内心。

《活着》自序里头说:“一位真正的作家永远只为内心写作,只有内心才会真实地告诉他,他的自私、他的高尚是多么突出。”

其实,不止作家如此,我们每个人亦如此。因为我们都执笔在书写自己的人生,描绘自己眼中的世界。

当你能够看到他人的好,并非那个人就是十全十美,而是你有一颗善于发现美的内心。当你和颜悦色对待他人时,并非那个人就十分贤善,而是你有一份愿意感化他人的善意。当你能够克制住自己的脾气时,并非那个人的威力让你惧怕,而是你学会了内观和提高修养。

相反,当你满嘴污秽辱骂别人时,并非是他人真的那么不堪,而是你内心装满了不清净的东西。当你不停地将恶意发泄他人身上时,并非他人就那么可恨,而是你心中装满了仇恨。

你所看到的,其实是人心,是自己那颗或明或暗、或善或恶的内心。而你所有的言行,又都取决于你依内心而产生的想法,从而创造出了一个或充满善意或充满罪恶的世界,再或者是,善恶交织。

如果你的内心是光明、善良的,你所言所行往往也与“善”字不相分离,而你的世界大多也与善有关。可是如果你的内心充满了阴暗和恶意,所言所行自会受其影响,最终让自己进入一个更加充满仇恨的世界。

然而这一切并非是他人强加于你,亦非是客观真实的世界,而是为你内心所创造。

不可否认,当遇到一些事情时我们会感到满腔怒火,会想要破口大骂,但更多时候我们会与情绪和解,会用善意去解读,会尽自己所能去做好。

少向外批判,多内观自心反省,相信你眼中的世界及自己的命运会变得不一样。

上一篇:心理小报-2020.06

下一篇:心理小报-2020.04